新華社北京9月12日電 題:勝利之師邁向世界一流——中國人民抗日戰(zhàn)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(zhàn)爭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啟示錄(三)
新華社記者李秉宣、梅世雄、于曉泉
對歷史的銘記,是為了更好前行。
9月3日上午,北京天安門廣場,軍旗獵獵,步履鏗鏘,鐵甲奔流,鷹嘯蒼穹。
“聽黨指揮!能打勝仗!作風優(yōu)良!”“正義必勝!和平必勝!人民必勝!”昂揚之聲久久回蕩在長安街上。
“中國人民解放軍始終是黨和人民完全可以信賴的英雄部隊。全軍將士要忠實履行神圣職責,加快建設世界一流軍隊,堅決維護國家主權、統一、領土完整,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戰(zhàn)略支撐,為世界和平與發(fā)展作出更大貢獻!”中共中央總書記、國家主席、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紀念大會上發(fā)表重要講話時指出。
這是對人民軍隊歷史功勛的高度褒揚,也是對人民軍隊在新征程上奪取新勝利的重托厚望。
80年前,中國人民取得了抗日戰(zhàn)爭的偉大勝利。這場勝利,是中國共產黨發(fā)揮中流砥柱作用的偉大勝利,也是人民軍隊浴血奮戰(zhàn)、勇敢斗爭的偉大勝利。
如今,當受閱部隊豪邁走過天安門廣場,人民軍隊,這一鋼鐵鑄就的勝利之師,走向強軍興軍新征程,走向新的勝利,鑄就新的輝煌。
忠誠不渝:鐵心向黨軍魂永固
3日上午,伴隨激昂軍樂,空中護旗梯隊懸掛中國共產黨黨旗、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、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旗,拉開了分列式序幕。
黨旗所指,正是軍旗所向。黨給我們這支軍隊注入了不可戰(zhàn)勝的靈魂。這靈魂,是堅定的信仰、堅定的信念。這是人民軍隊區(qū)別于古今中外任何一支軍隊的優(yōu)勢所在,也是我們無往而不勝的命脈所在。
回望歷史,黨指揮槍的根本原則和制度在斗爭中誕生、在堅守中賡續(xù)、在傳承中完善。
埃德加·斯諾記載偶遇過“一個露齒而笑的紅小子”,他們曾“大談戀愛、戰(zhàn)爭及其可能的結果”。
“這場戰(zhàn)事結束后,預備干什么……”“那時我已經死了,我們大半都將死在這場戰(zhàn)爭中。”這個紅小子微笑著說,目光泰然地望著斯諾。
何以讓一名軍人從容赴死?何以讓一支軍隊不可戰(zhàn)勝?
黨旗領著軍旗走,人民軍隊“在斗爭中誕生、在斗爭中發(fā)展、在斗爭中壯大”;軍旗跟著黨旗走,人民軍隊“不畏強敵、不懼風險、敢于斗爭、敢于勝利”。
馬匹——日本:5849匹;八路軍:0。
坦克——日本:24輛;八路軍:0。
車輛——日本:262輛;八路軍:0。
這是平型關大捷紀念館展示的以師為單位的抗戰(zhàn)時期日軍與八路軍的兵力裝備對比,差距觸目驚心!
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這支軍隊人數僅4萬余、不少士兵甚至還沒有一支槍,但在穿上八路軍軍裝、跟隨八路軍赴抗日前線的美國著名記者史沫特萊心中,“這是一支堅不可摧的隊伍”。
她用文字向世界宣告:共產黨領導的這支軍隊“人人都準確地知道打擊什么和為什么而戰(zhàn)”。
打擊什么、為什么而戰(zhàn),是共產黨領導的這支軍隊從誕生開始就注入血脈的紅色基因。
從南昌起義打響“第一槍”,到三灣改編“支部建在連上”,再到古田會議“思想建黨、政治建軍”,血與火的斗爭、生與死的考驗,熔鑄出人民軍隊的建軍之本、強軍之魂,形成了全黨全軍的共同意志和行動綱領。
90多年來,我軍之所以能夠始終保持強大的凝聚力向心力戰(zhàn)斗力,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,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我軍在黨的絕對領導下鍛造形成的強大政治優(yōu)勢。這是人民軍隊完全區(qū)別于一切舊軍隊的政治特質和根本優(yōu)勢。
古老的天安門城樓,見證多少歲月滄桑。9月3日,6位從烽火硝煙中走來的抗戰(zhàn)老戰(zhàn)士老同志代表受邀觀禮。習近平主席登上城樓,與他們一一握手。
這一握,情深義重;這一握,致敬忠誠。
“共產主義是我一生的信仰。”99歲的申秉宸,這位有著82年黨齡的新四軍老戰(zhàn)士激動地說。
百戰(zhàn)余生的他們,皺紋里,鐫刻著時光的印記;雙眸中,閃耀著信仰的光芒。
正是千千萬萬像這些老戰(zhàn)士老同志一樣的革命將士,矢志不渝聽黨話、跟黨走,在挫折中愈加奮起,在困苦中勇往直前,才鑄就了拖不垮、打不爛、攻無不克、戰(zhàn)無不勝的鋼鐵雄師。
當《鋼鐵洪流進行曲》如巨龍低吟般的前奏響起,由80面抗戰(zhàn)英模部隊榮譽旗幟組成的戰(zhàn)旗方隊,從天安門廣場駛過。80面榮譽戰(zhàn)旗,銘記英雄故事,寫滿英雄榮光。
“傳承和弘揚偉大抗戰(zhàn)精神,踔厲奮發(fā)、勇毅前行”,習近平主席的重要講話字字鏗鏘,擲地有聲。
“當戰(zhàn)斗到最后一人,你是否會和先輩們一樣,敢于向敵人亮出你的刺刀?”
“作為‘白刃格斗英雄連’第5717名戰(zhàn)士,我敢!”一名新兵在入連儀式上這樣回答。這支在百團大戰(zhàn)中曾與日軍刺刀見紅的連隊,如今成長為守衛(wèi)祖國南疆的叢林猛虎、特戰(zhàn)先鋒。
先烈回眸應笑慰,擎旗自有后來人。
血脈相連:人民是軍隊的力量源泉
“莫欺我中華無肝膽!母親膝下百萬兵!”
3日晚,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(zhàn)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(zhàn)爭勝利80周年文藝晚會上,情境戲劇《永遠的番號》中“大地母親”的一聲吶喊,令不少觀眾淚流滿面。人們再次真切觸摸到一支英雄連隊所托舉的鐵血軍魂。
1943年3月18日,新四軍三師七旅十九團二營四連在淮陰劉老莊遭遇千余日偽軍圍攻。從拂曉到黃昏,全連82名官兵擊退敵人5次沖鋒。最后時刻,子彈打光了,刺刀拼彎了,官兵們砸毀槍支,與敵人肉搏直至全部犧牲。平均年齡不足25歲的年輕官兵,用生命踐行了“為人民犧牲一切”的鏗鏘誓言。
更令人感動的是,劉老莊82烈士犧牲后不久,當地82名青年毅然參軍,組成了新的“劉老莊連”。
今天,“劉老莊連”官兵編號,已從83號延續(xù)到了6679號。
抗日戰(zhàn)場上,“父送子、妻送郎、兄弟爭相上戰(zhàn)場”的動人場面,隨處可見。人民用最樸素的方式,表達對子弟兵最深厚的感情和最堅定的支持。
在抗日戰(zhàn)爭最為艱難的時刻,毛澤東在《論持久戰(zhàn)》中寫下了著名論斷:“戰(zhàn)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,存在于民眾之中。”
人民軍隊的根基在人民,血脈在人民,力量在人民?谷諔(zhàn)爭是一場全民參與的人民戰(zhàn)爭,軍隊與人民水乳交融、生死與共的親密關系,在這場偉大斗爭中得到最充分體現。
人民軍隊之所以能夠以弱勝強、堅持長期抗戰(zhàn),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深深植根于人民群眾的沃土之中,與人民同呼吸、共命運、心連心。
沂蒙山區(qū)的紅嫂故事,軍民魚水情的典范。1941年冬,日軍對沂蒙山區(qū)進行大“掃蕩”,一名八路軍小戰(zhàn)士負傷與部隊失散,被啞女紅嫂明德英發(fā)現。當時傷員失血過多昏迷不醒,紅嫂毅然用自己的乳汁喂養(yǎng)素不相識的戰(zhàn)士,將他從死亡線上拉回。之后她又殺了家中僅有的兩只母雞為傷員補身體,冒險上山采藥,精心照料直至戰(zhàn)士康復歸隊。
“最后一碗米”,“最后一尺布”,“最后一件老棉襖”,“最后一個親骨肉”……億萬百姓為全民族抗戰(zhàn)獻出所有,軍民一心,血戰(zhàn)到底。
在史沫特萊的筆下,有這樣一個故事——
她在秋收的行列里,發(fā)現一個身背一百五六十斤糜子的老八路,走近一看,竟然是朱德。她寫道:“朱德穿著自己打的草鞋,奔波在烽火連天的抗日前線;他通宵達旦地工作,竟和戰(zhàn)士一樣每月只有一塊錢的津貼,因而不得不戒掉了紙煙。朱德用最大眾化的語言詮釋了這一切:‘八路軍是窮苦人民的軍隊,不管是當官的,還是當兵的,都是為人民謀利益的。’”
1942年11月23日,1.3萬日偽軍將方圓40公里的馬石山地區(qū)圍成鐵桶,妄圖絞殺包圍圈內的2萬多抗日軍民。
生死之夜,八路軍冒著彈雨“三進三出”包圍圈,以犧牲400多人的代價,營救出6000多名群眾。
“馬石山十勇士”等永不磨滅的英雄番號,承載著人民軍隊與人民群眾生死與共的永恒情感。
軍民團結如一人,試看天下誰能敵。歷史雄辯地證明,人民是軍隊最堅實的靠山,是戰(zhàn)爭最深厚的偉力。新時代強軍事業(yè)必須始終堅持人民戰(zhàn)爭的戰(zhàn)略戰(zhàn)術,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,永遠做人民的子弟兵。這是抗戰(zhàn)勝利留給我們的重要啟示,也是人民軍隊永葆生機活力的關鍵所在。
正如習近平主席所強調的:“只要始終站在人民立場上,贏得最廣大人民衷心擁護,就能構筑起眾志成城的銅墻鐵壁。”
矢志一流:自我革命開新圖強
軍事航天部隊方隊首次以戰(zhàn)略兵種名義接受檢閱、網絡空間部隊方隊首次接受檢閱、信息支援部隊方隊首次亮相天安門廣場……3日上午,“4個軍種+4個兵種”新型軍兵種結構布局首次集體受閱。
當“東風-5C”液體洲際戰(zhàn)略核導彈壓軸登場,“打擊范圍覆蓋全球”這一簡短說明,讓現場響起熱烈的掌聲。
“光之利刃”、“鎮(zhèn)海神兵”、守望國家空天安全的“千里眼”、多域懾戰(zhàn)制勝的“點穴”利器、捍衛(wèi)民族尊嚴的戰(zhàn)略“王牌”……多數受閱武器裝備首次亮相,不少網友自嘲“軍迷”變“軍盲”。
人民軍隊奮進建軍百年的嶄新亮相,源自強軍十年的踔厲奮發(fā)、換羽新飛。
十年前,2015年勝利日大閱兵,也是在莊嚴的天安門城樓,習近平主席向世界宣布:中國將裁減軍隊員額30萬。
人民軍隊在統帥的擘畫下,開啟了一個變革圖強的新時代。
十年間,黨中央、中央軍委和習近平主席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力度,領導開展新中國成立以來最為廣泛、最為深刻的國防和軍隊改革。
新時代強軍事業(yè)取得歷史性成就、發(fā)生歷史性變革,最根本的是習近平主席領航掌舵、習近平強軍思想科學指引。
“改革是強軍的必由之路,必須推進軍隊組織形態(tài)現代化,構建中國特色現代軍事力量體系,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軍事制度。”習近平強軍思想這一重要內涵,深刻回答了強軍興軍的必由之路這個重大問題。
黨的十八大以來,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大開大合、大破大立、蹄疾步穩(wěn),集中打了領導指揮體制改革、規(guī)模結構和力量編成改革、軍事政策制度改革“三大戰(zhàn)役”。我軍組織架構實現歷史性變革,力量體系實現革命性重塑,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軍事政策制度體系基本框架構建形成,我軍體制一新、結構一新、格局一新、面貌一新。
惟改革者進,惟創(chuàng)新者強。人民軍隊的力量來自改革創(chuàng)新,人民軍隊的勝利來自改革創(chuàng)新。
8萬羽和平鴿展翅高飛,8萬只氣球騰空而起……
中國人民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,有賴于一支英雄的人民軍隊;
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,必須加快把人民軍隊建設成為世界一流軍隊;
各國人民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,呼喚一支為世界和平與發(fā)展作出更大貢獻的中堅力量。
軍旗飄揚向未來。這支邁向世界一流的軍隊,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!